绽放在战“ 疫”一线的“荆棘花” ——记我院内三科医生张治芬发表时间:2020-03-30 18:08 张治芬,女,中共党员,大学,生于1979年7月,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2002年毕业泸州医学院临床专业后在苍溪县中医医院工作至今,一直从事呼吸内科工作,曾高质量发表学术论文2篇,数十次获得医疗系统先进集体、先进个人或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她挺身而出、义无反顾、坚守岗位、逆行前行,成为医疗战线上绽放在防疫一线的“荆棘花”。
她,初心不变、使命在肩,做抗疫一线的“战斗员”。2020年1月26日(大年初二),伴随着苍溪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发布的第1号《公告》,作为呼吸科医生的她,凭着党员本色和医品医德,说:“这是我们医生的责任,更是我们呼吸科医生的责任,我有义务奔赴抗疫一线……”,说干就干,当即给医院领导打了电话,要求自己到一线参加疫情防控,院领导通过党委讨论和民主抉择,决定她负责本医院疫情防控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两个方面的工作,她欣然接受,当即立下军令状,用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,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。她,身先士卒、率先垂范,做发热门诊的“排头兵”。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初期,还没有成套的科学防控体系,发热门诊是一个非常特殊、非常危险的岗位,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与患者进行交叉感染。她到岗后,向组织争取了几位得力的医护人员,全新组建了疫情防控医疗工作团队。但在当时那种特殊环境下,医护人员很担心、很纠结,她说:“我们都是医务人员,平常干的也是这些工作,这次疫情确实非常危险,我与大家共同战斗,关键时候给我说,我会走在前面的……”,虽是一句熟悉而平常的话,孕育着她勇敢的担当和博大的胸怀。随后,她主动研究疫情形势、查阅防控资料、优化工作流程,用最科学的手段诊疗发热病人和保护着全体医护人员。自启动疫情防控61天以来,受患者咨询800余人次,分诊发热病人300余人次,没有1起患者与患者、医护与患者交叉感染发生。她,临危不惧,迎难而上,做留观病房的“带头人”。按照上级的指示,医院要专门配置留观病房,安排集中留院观察人员,她把自己日常的工作区域用作留观病房,把原来的办公室当作24小时值班点,按要求设立隔离区并配置仪器设备,牵头制订留观人员防疫工作方案、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,带头执行“一留观人员一方案”,组织开展防控技术培训,抓好制度建设,强化文化渲染,为留观人员打造一个科学规范、防控到位、舒心温暖的“家”。而她本人要根据上级指示带头做好防控的各项具体工作,每天来回穿梭于发热门诊、预检分诊点、留观病房之间,常常夜以继日的参加上级视频培训、部门会诊和迎检汇报等工作,像个陀螺一样成天转个不停,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喝口水、歇歇脚,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,第二天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……她,为民所急,解民之忧,做防疫知识的“宣讲师”。由于疫情突发,很多群众认知不足造成恐慌心理,在医院妄加推测、煽动情绪;已入院治疗的常规病人不理解,不愿意暂时退出治疗,不配套口罩,穿行于各医院公共区域;发热病人不配合,情绪异常激动;留观病人不守规章制度,随意走动串门......这些,她都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,一有时间,就为人民群众开展防疫知识宣传讲授防疫政策,学习科学知识,开展心理疏导,号召大家“不串门、不集会、不聚餐”“不信谣、不传谣、不造谣”“ 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多通风”。防疫期间,她个人累计开展义诊服务23次,发放防疫宣传资料500余份,接受现场或电话咨询服务超过1000人次。
她,牺牲小家,顾全大局,做时代所需的“冲锋者”。“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”,她认为,抗击疫情“白衣天使”理应冲锋在前,凭着一腔热血,她向院领导呈递了《请战书》,想成为一名援鄂的“逆行者”,很快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肯定性批复,同意第九批援鄂并订于3月21日启程,而后又因上级临时调整专业方向,被暂停了下来,她也为这事儿留下了“最美的遗憾”,她仍在工作岗位默默的坚守中……殊不知,她还是家中的独女,母亲也正处于重病手术后的放(化)疗期间,老公在市外的一乡镇上班,也因疫情防控时常不便回家,孩子常常只身一人在家学习和听网课,就这样平凡而又特殊的一家,虽有对家人的愧疚,却只为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安全,不畏艰险、日夜奋战、用责任和坚守诠释着中国新时代所需英雄楷模,成为医疗战线上绽放在防疫一线的“荆棘花”。
|